飞将军李广_中国历史故事
青鸾峰上 > 中国历史故事 > 飞将军李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飞将军李广

  李广家族源于秦朝时期的着名将领李信,其家族世世代代投身军旅,为国家建立了赫赫战功。在公元前166年,即汉文帝十四年,李广响应征召,加入抗击匈奴的大军行列。他以其非凡的弓箭技艺闻名,精准如神,屡次在战斗中斩获众多敌人,捕获大量俘虏。汉文帝得知李广的英勇事迹后,大为赞赏,提拔他为汉中郎,担任皇帝身边的护卫,每当举行骑射狩猎活动时,汉文帝都会让他展示精湛箭术,博得满堂喝彩。汉文帝曾感叹地对李广说:“若你生在高祖时代,凭借你的本领,定能成就万户侯的伟业。”李广深受鼓舞,决心矢志不渝地报效国家。

  到了汉景帝执政期间,李广得到了更大的任用,起初被任命为陇西都尉,随后又晋升为骑郎将。在平定七国诸侯叛乱的过程中,李广跟随周亚夫立下了赫赫战功,但由于私自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绶,尽管击败了叛军,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。

  不久,李广被委任为上谷太守,戍守边疆,严密监视匈奴的动向。匈奴人对李广的名字闻风丧胆,因为他箭术超群,英勇善战,有他在边关,鲜有人敢轻易侵犯。相传李广曾在一次狩猎中误将一块巨石当作猛虎射中,箭镞深深嵌入石中,从此匈奴人尊称他为“飞将军”。

  上郡是边陲之地,时常遭到匈奴侵扰,景帝便指派一名亲信宦官与李广共同驻守此地,每日训练兵马,防御匈奴。一日,宦官带领几十名士兵外出打猎,遭遇了三名匈奴射手,双方短兵相接,匈奴箭术精湛,顷刻间数十名汉军士兵中箭身亡,宦官也身负重伤,挣扎着回到军营。李广得知情况后,立即判断出那三名匈奴人必然是箭术高手,于是毫不犹豫地率领一百名骑兵出击,誓要生擒匈奴射手。

  李广率军疾驰追踪,不久便发现前方有三名匈奴人身影,他指挥士兵左右包抄,激战过后,两名匈奴射手被射杀,剩下一人被俘。正当李广准备率队返回时,前方突然出现大批匈奴军队,汉军士兵惊恐万分,而匈奴军队也同样愕然,迅速摆出攻击姿态。汉军士兵欲逃跑回营,李广却冷静分析,认为此刻距离军营过远,若逃跑只会被匈奴追上,他决定冒险一搏,让士兵停留在原地,卸下马鞍,席地而坐,表现得若无其事。匈奴军队见此情景,怀疑汉军有伏兵,不敢轻易进攻。其间,匈奴军队中走出一名骑白马的将领,李广立即带领数名士兵策马疾驰而出,一箭射中该将领后回归队伍,全体汉军平静地躺下休息。随着夜幕降临,匈奴越发认定汉军设有埋伏,最终选择撤离。李广的急智使得汉军安然脱险,然而他擅自带兵追击匈奴,若发生意外,后果将不堪设想

  汉武帝即位后,高度赏识李广的军事才能,任命他为未央宫的卫尉,同期任职的还有李广的好友程不识,同样是卫尉。程不识治军严谨,纪律分明,而李广则随和宽容,对士兵的约束较少,故而士兵们都更愿意追随李广,相比之下,认为程不识过于严苛。

  公元前133年,汉武帝策划了一场针对匈奴的伏击战,意图在马邑地区一举生擒匈奴首领军臣单于。在这次战役中,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,驻守在马邑周边,但匈奴单于嗅出了汉朝的计谋,未踏入马邑,导致汉军无功而返。

  公元前129年,匈奴再次南侵,前锋部队已到达上谷地区(今河北省怀来县一带)。公孙贺、公孙敖、卫青和李广四位将军各领一万骑兵迎敌,卫青在龙城(匈奴祭祀祖先之地)斩杀700余名匈奴兵,而李广则不幸遭遇匈奴主力军的围攻。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,李广麾下的士兵纷纷落马,但他依然顽强抵抗,身负重伤后被匈奴所俘。军臣单于特意下令,务必将李广活捉带回。匈奴用绳网将李广固定在两匹马之间,李广装作垂死,巧妙地麻痹了匈奴士兵。趁对方疏忽之际,李广突然跃上附近一名匈奴士兵的马背,将其推下马,狠抽马臀,急速向汉军方向突围。他边策马疾驰边转身张弓射箭,每一箭都精准命中一名追击的匈奴兵,使得匈奴伤亡惨重,逐渐拉大了与李广的距离。最终,李广成功逃回汉营。尽管李广的箭术卓越,但由于此次战斗中其军队几乎全军覆没,且他自己也曾被俘,汉武帝原本裁定他处以斩首之刑,但鉴于他过去的赫赫战功,最终改为贬为庶人。

  直至公元前119年,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北伐匈奴,已届高龄的李广依然积极请缨出征。汉武帝感其忠诚,封他为前将军,随同卫青出征。然而,在一次战役中,卫青命李广率部殿后,关键时刻给予支援,却不料李广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,错过了关键战斗。与卫青会合时,战事已然结束,卫青为此愤怒斥责李广耽误战机。面对责备,李广悲愤不已,他感慨自己年逾花甲,征战匈奴数十载,却在此时犯下大错,不禁潸然泪下,随后拔剑自刎。待众人上前制止,李广已气绝身亡。李广的死讯传出后,那些曾跟随他多年的将领与士兵无不痛哭流涕,为之哀悼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lfs.cc。青鸾峰上手机版:https://m.qlf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