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七擒孟获_中国历史故事
青鸾峰上 > 中国历史故事 > 诸葛亮七擒孟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诸葛亮七擒孟获

  在经历夷陵之战的惨痛挫败后,刘备身心俱疲,病体沉疴于白帝城,虽百药尝试,病情却未见起色。自知时日无多,刘备紧急派遣使者快马加鞭赶往成都,召丞相诸葛亮前来托付大事。当诸葛亮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刘备榻前,刘备难掩心中酸楚,泪水潸然而下,悔言道:“未纳丞相之谏,致有今日之败,不仅蜀汉基业濒危,吾身亦将殆矣。稚子刘禅,年少懵懂,不堪国之重负,望丞相日后多加庇护。”

  诸葛亮闻此言,心中哀痛更甚,却只见刘备强撑着最后一丝气力,继续嘱托:“刘禅若可造就,丞相当倾力辅佐;若其无治国之才,一切皆由丞相决断。”语毕,刘备溘然长逝,留下满室的哀伤与未竟的宏愿。

  诸葛亮强忍丧主之痛,稳定心神,返回成都宣告刘备的噩耗,并着手筹备后事。不久,刘禅在诸葛亮的扶持下继位,史书将其记载为蜀汉后主。

  公元223年,益州郡豪强雍闿趁着刘备逝世后的动荡,发动叛乱,意图颠覆蜀汉政权。他先是杀害了益州太守正昂,并将接替的太守张裔送往东吴,试图拉拢南中四郡的民族势力共同反叛。然而,由于缺乏信任,南中各族并未积极响应雍闿。

  消息传至成都,诸葛亮冷静应对,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:一方面,他致信雍闿,劝其归顺,同时派遣邓芝与陈震赴东吴修复邦交,以稳定外部环境;另一方面,加强南境防御,命龚禄整备边防,以防不测。诸葛亮深知,国丧之际,稳定内部、巩固国防为首要任务,故决定亲征南中,以安定大局。

  出征前夕,马谡向诸葛亮献策,强调“攻心为上,攻城次之;心战为上,兵战次之”,认为赢得民心才是长久之计。诸葛亮深以为然,遂部署三路大军,分进合击。自己亲率一部沿水路进发,马忠与李恢则分别指向牂柯郡和益州郡。战事初起,牂柯与越巂的叛军首领与雍闿之间的矛盾激化,最终导致雍闿被高定所杀,其势力落入孟获手中。

  李恢军势如破竹,迅速平定了益州郡,与马忠会师后,一同前往支援诸葛亮。此时,诸葛亮已连战连胜,并除掉了高定。三路大军汇合,形成了压倒性优势,直指孟获。诸葛亮基于马谡的建议,决定采用心理战术,通过收服孟获来稳固南中。在了解孟获在当地享有极高威望后,诸葛亮决定避免直接冲突,转而寻找机会,使孟获心悦诚服,借其威望以安南中。

  诸葛亮展开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役,每战必设奇谋,意不在速胜,而在彻底征服孟获之心。首次交锋,他佯装败退,诱使孟获轻敌深入,轻易将其俘虏。面对桀骜不驯的孟获,诸葛亮展现出了超凡的宽容与智慧,非但不加以惩处,反而释放并耐心劝解,以此逐步瓦解孟获的抵抗意志。

  接下来,诸葛亮多次利用孟获的骄傲自大,设计使其落入圈套。无论是夜间的突袭陷阱,还是巧妙布置的水战伏击,每一次孟获被擒,诸葛亮都会给予其自由,让他有机会重新组织力量,企图证明自己的实力。这一系列看似宽容的举动,实则是诸葛亮深思熟虑的“七擒孟获”策略,旨在通过一次次的实际教训,令孟获及南中各部真心归附。

  经过数次较量,孟获终于意识到诸葛亮不仅军事才能出众,更有包容天下的胸怀。他被诸葛亮的智谋与仁德深深打动,召集各部落首领,共同向蜀汉投诚。诸葛亮以最小的代价,不仅平定了南中的叛乱,更重要的是,他通过“攻心为上”的策略,赢得了南中人民的真心拥护,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方基础。

  自此以后,南中地区趋于安定,再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lfs.cc。青鸾峰上手机版:https://m.qlf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